從去年開始,是我第一年在學術界的工作(以前都在業界上班),即使畢業後,老闆仍然一直在輔導我,(當然也安排了不少人奴隸我)。從去年九月開始安排我在系上與商學院的其他部門合作(商學院內另一支派的醫療管理),去參加各式的會議,負責策劃管理工作,安排新系的成立,學習了一點皮毛;接著忙著丟了兩篇paper後,就跟老闆要了一個月的放大假,其實是說當我回台灣休息同時,得順便又發一篇,一切都靠網上MSN跟老闆談細節(可是我就是整個人放鬆去放大假!!!)
二月底一回英國就開始忙著準備碩班的教學,那又是一番昏天暗地的過程了,其實準備的同時還是仍在一團迷霧之中,跟了希臘同事P還有系主任M一起分了一學期的課,教了相關國際企業架構下的公司組織的策略合作問題,每次教學都是三小時,光備課一堂就得花上十天的準備功夫,有時候自己也不知道對不對,可是花很多工夫念書倒是真的。不過從教學上也學了不少怎麼準備教學投影片,把學生得學習的重點給準備好(當然我還是一直自學習中),其中也發現了自己不少的缺點,知道自己缺了哪方面的知識,需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果然還是從實踐中學習成長。
接著四月又一連串的發表與截期(兩發表與兩截期),並在內部研究發表上,覺得自己在台上的表現還是挺幼稚,雖然老闆還是一路很支持地說表現得很好(西方的環境大概都用鼓勵來代替批評以免讓人過度受挫);但是自己也注意道怎麼得有效率的發表才是發表的重點之一。老闆之後來找我談了一下,說我下一步的學習重點是怎麼跟觀眾互動,在會議桌跟人互動容易是一回事,但是在台上與台下互動又是另一種模式,我想我還是得克服在台上的緊張,不過每次只要到Q & A時刻,就是我超放鬆的過程,與台下互動就良好,可是每每發表的過程,就是不由自主的緊張。我問老闆怎麼才能不緊張,老闆說只要是人都會緊張吧,只是沒人看得出來你有緊張過,至少這點我到是處理的不錯。
發表後,得又開始與業界合作的研究實踐,每個月得搭火車到企業公司內部去參加他們的project development,一方面輔導碩班學生與業界的合作進展,同時與老闆一起做issue investigation,當起了顧問,幫助企業解決環節困境,其實這倒是一種win-win的合作方式,企業給資源,我們提供策略,兩方互惠,他們可節省顧問費用的額外開銷,我們可以獲取企業data作策略分析,接下來每個月又得按時幾次到業界去參訪與探討。唉~每開個會又是一個下午,真耗時又耗力,外加每星期又得負責輔導碩班學生論文進展,啊啊啊啊~真是一堆時間耗盡啊!
前天跟著老闆與美國教授早上開了一個合作計畫的會議(又是兩小時過去了),談到未來9個月的進展,除了得在幾個國際conference作presentation外,美國教授建議從我目前的研究上發三篇期刊(兩篇自己的研究發現,一篇研究分析方法),其中大概有一篇他會參與合作與幫忙,外加找了一個香港教授給修正建議,這倒是會幫助很大,畢竟我的一部分研究牽涉到心理學,老闆的背景與香港教授的背景都是心理學出身的,可以在這方面推薦不少。
從去年開始已經有兩個期刊問了我是否想發表我前年的paper,在conference後,書商發了信問了老闆是否能把我博士論文出書(註),不過老闆認為我當初的論文若要發成書,還算挺陽春規格,不夠細膩(最後博士論文遞交時,表面上說是小修,拿了上等A1成績;但是大概有40%修過!!!哈~內考官機車到老闆抓狂,把論文當期刊修)。今年書商又聯繫了老闆,談論一些結合我們幾人的專業,合作成一本新書;老闆說預估大概十月份開始的我們與美國教授三人,外加系主任四人合作一本書,建立架構在美國教授去年的國際企業新書上作策略分析的細節探討,撰寫十二章其中大概我負責其中三章,我猜我大概是撰寫探討衝突管理、媒體運用問題與語言與跨國技術轉移的障礙困境。
短短地幾個月,自己可以看得到自己的進步,真的是為自己相當開心。看來一連的訓練後,希望今年的工作學習能讓我能初期地學習到學術界的發表運作的循環模式,雖然我知道會有一番奮戰過程,日子也不會太舒適,不過I am so ready for challenges.唷耶!
註:一般社會學博士論文常常都會把論文出書,可是在商學院上就相當罕見,但是也拜讀過一個畢業同事把論文作成書的。
- Apr 26 Sun 2009 05:48
實踐進展與檢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